曹爽怡

观《罗马Roma》有感

要看到这部片子并不容易,我家周围电影院不少,但是排片极少,很多影院周六只排了一场,我在铺天盖地宣传中的《大侦探皮卡丘》和好评如潮的《何以为家》的夹击之中选择了它,只因导演是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ón)。

 

“其实全世界没有几家影院上映《罗马》,在美国基本是寥寥可数,仅有几间电影院放映,最主要的播放渠道则是Netflix自己的平台。”墨西哥,黑白片,西班牙语,七十年代,印第安女佣,贫富差距,学生运动,没有香车美女,没有令人震撼的美景和特效,听起来确实是沉闷无聊的没什么人会喜欢的片子,搁哪儿上映都赚不了大钱。看了网上的影评,似乎值得一吹的只有大名鼎鼎的阿方索卡隆和他那让人惊叹的长镜头。我虽然并不排斥文艺片,但确实是抱着睡着的觉悟去看的,然而,在影厅中被震撼得不能自已。

 

有人觉得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墨西哥文化太过遥远和陌生,因此完全不能引起共鸣,我反对这种说法。因为我的感受恰恰相反,从一开始,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脏脏的玻璃窗,水槽,狗屎,马赛克地板,电线杆,房顶的天线,街边的小卖部和报亭,霓虹灯,尘土飞扬的乡下操场,泥泞不堪的道路,都让我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全部照搬放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某城市也毫不违和,更不要说女主的发型打扮以及那一张和亚洲人几乎没什么区别的脸了,看来,第三世界的国家都是差不多的。

 

影片一开始的几个镜头就完整交代了这栋房子从内到外都是什么结构,几室几厅,楼上楼下,庭院车库,厨房厕所,有不少电视剧都放了十几集了,我都搞不清楚主角们的家到底是个什么结构。克里奥(Cleo)是本片的主角,原型是导演家的女佣莉波(Libo)。在更多的时候,我看不出克里奥本身有什么情绪,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沉默寡言,默默做家务。哪怕在她痛失女儿之后,她也很快就开始重新操持家务,只是更沉默了一点。现实就是如此,人们内心再怎么惊涛骇浪,外表也总是格外平静。相信大家很快就能注意到一个贯穿影片始终的线索——车,最开始丈夫开着硕大的盖勒西汽车,小心翼翼地,一次次倒车前进,给车的镜头比给丈夫本人的镜头还多,观众看得都急躁了,这里和后面妻子索菲亚被抛弃后,横冲直撞地停车形成了鲜明对比,还和最后索菲亚换了小巧的雷洛汽车相呼应,妙极了。新车——象征着这家人的生活翻开了新的篇章。“索菲每日外出工作,担负着一家人的生活,更象是这个家庭的父亲。克里奥细心的照顾着孩子们,实质上担当着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我很赞成这句话。可爱的孩子们也一直报以女仆深深的爱。破碎的杯子,十字架,保温箱中的婴儿,克里奥生出死胎的时候是全片的高潮,象征着她至今人生全面的崩塌和彻底的悲剧。之前所有的铺垫,缓慢的叙事推进,都有了一个尖叫式的出口。

 



似乎很多人认为导演选取的题材完全可以可以从更大的事件和人物着手,拍出更具史诗感的电影,但是我觉得,恰恰是导演选择了印第安女佣这样一个极小的视角来讲故事,才让本片如此有真实感,如此打动人心。如大家所说,虽然克里奥是女主,但是她在故事中确实也是一个冷静清醒的旁观者,而很多镜头的精心设计,也让观众有严重抽离感。我相信这是导演有意让人们保持距离,更加客观地去看待这个故事。“作为真实的历史,是无法直接描绘的,只能将它当作难以明确表述的背景,借由描绘各种具体事件来留下它的印迹。”女权,共产主义,我认为都不是这部片子的主题,卡隆只是选取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一小段娓娓道来,说完了,电影也就结束了,每个人都可以对此有自己的解读。

 

结尾非常突然,克里奥顺着楼梯走上房顶,影片直接就结束了。我相信电影院里的观众都一脸懵逼,因为灯虽然亮了,大家都呆着没动。卡隆或许觉得,这部电影就像我们平时拍家庭录像一样,故事拍完了,就该按下停止键了。



评论(6)

热度(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