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怡

聊“无私奉献”

母亲今天突然对我说“还是二胎好,独生子女就是特别自私,遇到什么事情都只想着自己。”“是是,您说得对,您说得都对。”

 

我在这里不讨论独生子女是否“自私”,以及是否比非独生的人更“自私”,我就想简单聊聊我身边的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农村妇女口中所谓的“自私”这个词指的是什么,如果不先搞清楚这个词的定义,那么之前那个问题根本无法讨论。大家有时候觉得和父母讲话简直就是鸡同鸭讲,非常费劲,其实除了他们自有一套难以撼动的逻辑之外,他们那一代人对某些词语的定义和我们截然不同,甚至有时候是完全相反的意思,你们虽然在交流,在争论,但其实你们使用着完全不同的语言,不费劲是不可能的。我举个例子。对我们来说,亲戚中某个人遇到了困难,没能力也没法提供帮助是非常正常的,我们称这样的人为“普通人”;在不损害自己的前提下,量力而行,提供了适当的帮助,我们称之为“好人”;即使损害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无论是受伤,还是牺牲都无所谓,我一定要帮助他!我们称之为“圣人”。而现在被全网群嘲的“扶弟魔”们的眼中——从她们种种不可理喻的行径来看——似乎她们只剩下了“圣人”这唯一一个人生选项,她们觉得“圣人”就是指“普通人”,自己做出“普通人”这样的选择不是理所应当吗?怎么会被嘲讽呢?试想一下,你出生在贫困的乡村,从小受着“男性就是天”“你就是要让着弟弟,以后全家的东西都是弟弟的。”“面子比较重要。”“你赚钱了不能忘了大家。谁家有困难都得帮忙。”“你看谁家的女儿,连弟弟的彩礼钱都挣不出来,真是丢脸哦。”“姐姐是块肉,得给弟弟吃。”这样的教育长大,你想不成为“圣人”都难。那么,回到我们最初提出的那个问题,在这个语境中,我妈口中的“自私”到底指的是什么?没错,在这样的农村家庭中,你应该牺牲自己的一切利益,满足亲戚们所有的无理要求,同时,你还不能有半分怨言,要开开心心乖乖服从,将他们奉若神明,否则,你就是“自私”“不负责任”“不知好歹”,既然人是环境的产物,那么,处于这种环境中的妇女,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圣人”,就只能选择成为一名大家口中的“道德低下者”,被人们所唾弃,所以,她们不仅“完全自愿”成为了“圣人”,还成为了这一套规则的捍卫者,如果不自我洗脑“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做了正确的事情”,又怎样在这样的黑暗中活下来而不精神崩溃呢(另一方面,农村女性的自杀率确实非常高)?如果后来者甚至想对这些规则发起挑战,或者某种不可抗力居然强行废除了这种规则,大家对“普通人”的定义突然发生巨大的改变,她们怎么能接受自己以前受的苦完全就是一个笑话这样的现实呢?“不行,绝对不可以这样,我得不到的你们也别想得到!”所以奴才一心一意服侍主子,希望能喝口肉汤,你告诉他“解放啦,你自由啦。”这些家伙还跪着不肯起来,并且希望别的奴才也能和自己一起跪着,说不定在之后的日子还会怀念主子的好,“想当年,我可是得宠的那个耶。”

 

我们现在可以把这个话题稍微扩展一下,现在过分的过多的补习班,过多地强调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孩子的责任(学区房,昂贵的兴趣班等等),福报996(这种明目张胆的违法行径在网上得到了多少人的支持大家可以自己去该话题下查查看)对大众的洗脑都是一个道理,一旦这种论调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就成功删除了你很多个人生选项,话说回来,我们所有人都和封建社会中当牛做马的女性有什么不同呢,当你不能选择当“普通人”的时候,他们会帮你体面,把你变成“圣人”!而本来的“普通人”,就会被大家唾弃,变成“懒惰的”“自私的”“没有责任感的”人。

 

你想要做好人,做“圣人”,接受虚无缥缈的崇拜和感激,随你便,但是也请留给我一点做“普通人”的自由。

评论

热度(11)